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270分 |
注冊:2016-1-29 |
發表:811(303主題貼) |
登錄:2082 |
|
|
特朗普在白宮與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爭辯“白人種族滅絕”,怎么看? |
5月21號,特朗普在與到訪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會晤時,二人竟發生了爭執。這場沖突就像平靜湖面突然被投入了一顆大石頭,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來到白宮,本來希望說服美國總統特朗普停止指責有關南非白人遭受滅絕種族的陰謀論,并且與特朗普加深關系并促進兩國貿易。他帶來了兩名南非白人職業高爾夫球手和白人農業部長。然而,這位曾參與談判結束種族隔離制度的政治家卻落入了白宮的陷阱——這場會見被美國媒體稱為“伏擊”。
當天的會晤現場,特朗普說美國接收了“數量驚人”的庇護申請,主要是南非白人農場主,他們因為遭到迫害或“種族滅絕”而逃離南非。他還現場展示了一些視頻和剪報,指責南非正出現“針對白人的種族屠殺”。特朗普突如其來的舉動,導致本想借此行改善兩國關系的拉馬福薩大吃一驚。
特朗普指控南非的“白人種族滅絕”怎么看呢?存在巨大爭議!
我想到了“義和團滅洋運動”,“打土豪分田地”,“美國指責ZG對藏人進行迫害”、“對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發動種族滅絕”、“印尼排華事件”

特朗普批評南非“種族滅絕”怎么看?
南非的“種族隔離”、“土地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屠殺白人農場主”如何客觀評價?
特朗普對南非“種族滅絕”和“屠殺白人”的指控,有其歷史背景,也有事實案例,但是被明顯夸大了,且帶有政治算計色彩。而南非“土地改革”是一個復雜的歷史糾偏過程,涉及種族平等與經濟穩定的平衡。客觀評價需考慮南非的被殖民歷史、社會現實及發展改革的長期影響。必須放在該國復雜的歷史、政治和經濟背景下分析。
以下是綜合分析:
一、南非的歷史背景:殖民主義與種族隔離
1652年,荷蘭人開始入侵,對南非當地土著黑人發動多次殖民戰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開普殖民地,開始剝奪原住民土地。
1913年《原住民土地法》:白人政府將87%的土地劃歸白人(占人口15%),黑人僅能保留7%的土地。
1806年,英國奪占南非“開普殖民地”,荷裔布爾人被迫向內地遷徙,并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
1867年-1902年,南非發現鉆石和黃金后,大批歐洲移民蜂擁而至。英國人通過“英布戰爭”吞并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
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奧蘭治自由邦,合并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地。開啟被英國殖民的歷史。并逐步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
1948年,南非國民黨執政,黨員絕大多數是荷蘭人后裔,它代表白人農牧場主和資本家的利益。國民黨主張“白人至上”主義,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進一步剝奪黑人土地權利,限制其居住、就業和教育,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斗爭,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1961年,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后,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并釋放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主席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黑人領袖。
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并于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議。
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以非國大為首的非國大、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三方聯盟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同年,南非重新加入英聯邦。
曼德拉當選總統,但土地分配不公問題仍未解決:白人(8%人口)仍控制72%的農田,黑人(80%人口)僅擁有4%左右的土地。
二、南非“土地改革”的爭議
支持者觀點:
土地改革是糾正殖民和種族隔離不公的必要措施。
南非憲法允許征收土地用于公共利益,并規定了補償機制。
南非《征用法案》符合憲法,并非“沒收土地”,而是推動公平分配。
反對者認為:
該政策損害地主資本家的利益,導致社會經濟衰退,類似津巴布韋的失敗案例。
南非白人農場主團體表示政府政策使他們面臨資產被剝奪的風險。
國際投資者擔心投資風險,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經濟發展。
中間派:
土地改革可能導致短期資本外流,但長期可能促進社會公平。關鍵是發做好平衡。
三、南非土地革命的客觀評價
南非土地革命是“后種族隔離時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必要嘗試,但面臨復雜挑戰,需理性看待其背景、目標與現實困境。
1. 歷史背景:殖民與種族隔離的遺產
土地分配極度不公:種族隔離時期,白人僅占南非人口7%,卻控制了70%以上的土地;黑人占人口90%,僅擁有4%的土地。
經濟結構失衡:土地不公導致黑人群體長期貧困,農業發展受限,經濟依賴白人主導的礦業和工業。(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互相影響的:原始積累、工業革命、階級斗爭、文化教育……)
2.現實困境:進程緩慢,爭議不斷
法律與制度障礙:現行憲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限制了土地征收的效率,修憲進程緩慢。
經濟可行性:南非農業以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為主,小農經濟難以適應,土地改革可能影響農業生產效率。(毛主席為何反對包產到戶?真相揭開令人直呼:高瞻遠矚!)
社會矛盾:白人農場主抵制改革,部分黑人農民缺乏生產技能,土地荒廢或經營不善現象突出。
國際壓力:美國等西方國家借機炒作“白人受害論”,干預南非改革內政。
4. 改革成效與挑戰
成效:部分土地已歸還給原住民社區,黑人農民獲得了一定土地資源,社會公平有所改善。
挑戰:土地改革速度遠未滿足黑人民眾的期望,貧富差距依然懸殊;改革過程中暴力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穩定性受影響。
四、南非土地革命的核心矛盾:
歷史正義與現實利益的沖突:黑人要求糾正種族隔離時期的不公,白人擔心財產權受損。
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平衡:土地改革需兼顧公平與效率,避免農業衰退或經濟動蕩。
國內訴求與國際干預的博弈:南非政府需應對國內民意壓力,同時抵御外部勢力的干涉。
五、特朗普“種族滅絕”指控的虛假性分析
南非的種族問題,本質上是歷史遺留的不公平在現代社會的延續。過去的種族隔離制度讓黑人遭受了太多的苦難,如今黑人想要爭取平等的權利,這是天經地義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觸動到白人的利益,從而產生矛盾。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南非正在發生白人種族滅絕,這是一種片面且不負責任的說法。
缺乏事實依據:
特朗普的指控缺乏確鑿的證據支持。實際上,南非發生的針對白人農場主的暴力事件數量有限,更多與犯罪活動或土地糾紛相關,而非系統性針對白人的暴力或“種族滅絕”。
從1994年至2015年,有超過3000名白人農場主被殺害的說法被南非警方統計證偽,嚴重夸大,且多數白人受害者并非農場主。2024年南非全國謀殺案約26232起,其中農場謀殺44起(占0.17%)
南非白人人口占比從1994年的14%降至2025年的7%,這一變化主要歸因于低生育率和移民,而非暴力驅逐。自1994年種族隔離制度廢除后,黑人涌入南非,而大量白人選擇移民海外。
政治動機明顯:
特朗普的指控可能出于政治需要,試圖迎合美國右翼選民對“白人受害論”的敏感情緒,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同時,特朗普也可能試圖通過妖魔化南非政府,破壞金磚國家合作,尤其是南非在非洲的影響力。此外,南非土地改革可能影響美國在南非的農業、礦業投資利益,特朗普借此施壓。
忽視南非歷史與現實:
特朗普的指控忽視了南非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復雜性。南非的土地改革是在憲法框架內進行的,旨在糾正歷史不公,促進社會公平。
特朗普的批評是政治操弄,南非土地革命是后種族隔離時代的歷史必然,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其目標是糾正歷史不公、促進社會公平。國際社會應尊重南非主權,客觀看待其改革進程,而非借機抹黑或干預。南非政府需在法律框架內穩步推進改革,平衡各方利益,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爭取理解與支持。
以“白人種族滅絕”為由,美國剛宣布:暫停參與籌備南非G20峰會。
特朗普又在橢圓形辦公室搞伏擊 這次拿“滅絕種族”敲打南非總統
白宮又“翻車”?南非“白人種族滅絕”說被錘假
真正的社會主義優越性,說清楚本質,到底是什么?
國家發展中“剩余”與“規模”難題:中國應主動塑造第三世界的經濟體系?
毛主席為何反對包產到戶?真相揭開令人直呼:高瞻遠矚!(見第4樓)
叫囂“向當代義和團開戰”?你配嗎!義和團是民族危亡關頭,底層百姓一次激烈的反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