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278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827(312主題貼) |
登錄:2089 |
|
|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近年來被妖魔化了! |
1、所謂地方基建債務60萬億,是一個沒有來源的估計。中國300個市(直轄市、地級市)3000個縣(縣級市、自治縣、縣、市區),相當于平均一個縣近200億的債務。國家審計署、國家統計局,地方債務規模真有這么大嗎?
2、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被妖魔化了。事實上,經濟要發展,政府要干事有所作為,就根本離不開債務;債務不僅意味著風險或危機,其正面意義是不容忽視的。無論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的設施,或者是水電氣等城市基礎設施,以及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都需要資金才能啟動,投資貫穿整個過程直至完成。
每一個經濟體,無論國家、還是地區、還是企業、還是個人,很難有充足的自有資金,極少有單靠自有資金就能完成投資與發展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要發展,進行借債就是不可避免的。通過借債、融資來啟動發展,邊借債邊發展,邊發展邊還債,是再正常再普通不過的一件正常的事情,這本來是經濟學常識與社會常識。
3、批評地方政府通過借債來發推動方建設與發展,在我看來,主要問題是地方領導缺乏責任心、亂折騰、以及借機搞腐敗的問題。規劃不科學、盲目投資建設,讓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但并不能以此來全面否定地方政府依靠舉債搞建設的做法。
4、債務本來是正常的事情,債務問題的解決,也沒有那么困難:借債搞建設促發展,發展帶來償還能力的提升,這樣就沒有問題。只要借債的結果是維持了經濟的正常發展——而不是拿去消費或去搞高風險的投機,那么債務問題就不用擔心。
5、不過按照很多中國人的習慣認知,總是覺得欠債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聽到地方政府有大量債務,就造出輿論來,說地方政府陷入危機了、要讓城投公司即地方債務平臺破產,好賴賬。當初,城投公司運轉良好,他們非得說這是在制造地方債務危機,政府應該與城投公司分割,銀行也不要繼續貸款給它…任其破產。現在搞得真有危機了、有破產的了,媒體卻又變臉了,指責政府賴賬。
6、中國不缺錢,現在全世界的問題都是資本過剩、通貨膨脹。現在的問題是怎么讓這些錢花出去。盲目“去杠桿”核心就是解決所謂的“債務問題”,但問題是,債務問題本來就不嚴重!
說地方政府債務過高、有危機;說鐵道部門負債率高,做法基本上是一個套路。即,一個人本來身體好好的,只是偶遇風寒,這幫專家就非得說:你有大問題、感冒會引起嚴重后果,得用“休克療法”才能救你。結果,一休克,人就再也醒不過來了,生生被整死了。鐵總的問題嚴重嗎?不嚴重,它擁有的客貨運輸現金流能力、固定資產、土地、鐵路沿線開發的溢價遠遠大于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嚴重嗎?也不嚴重,所謂的地方債務危機完全是媒體的炒作,試圖在沒問題的地方給整出問題來。
7、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地方政府要想發展經濟,但手里本身并沒有太多錢可直接用于投資,修路架橋、城市開發、工業園區建設等等,都需要預先投入大量資金,而政府手里又沒有那么多錢,那該怎么辦?很簡單,要靠借錢來搞先期建設。
比如一個工業園區要想吸引投資者,最起碼要實現七通一平(基建前期工作的通路、通水、通電、通下水、通熱力、通電信、通燃氣、及土地平整等的基礎建設),而七通一平要花很多錢,誰來干?畢竟回報太少,大部分只好由政府出面。
再如,中國現在城市化發展很快,很多城市需要修建地鐵來緩解交通擁堵,修地鐵的前期投入很大,錢從哪兒來?也只好由政府出面。借債來完成投資與建設,日后有回報了再償還債務。
城市開發也是如此,一些鼎鼎大名的新區建設,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債務來完成的。不借債,就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難以把新城區建設得那么好。也不可能有錢去做舊城區的環衛、下水道、公交等改造。
8、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方面靠的是億萬人民的努力奮斗,一方面靠的是中國無數大小企業自身的努力,再一方面靠的是中國各級政府的努力,其中政府的努力,不光存在于中央層面,地方各級政府也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縣市級地方政府的努力與他們之間展開的競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源泉。
貴州本來是全國最窮的省份,這十幾年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堪稱天翻地覆。貴州過去交通極其落后,現在,貴州已經成為西南的高鐵中心,高速公路數年前也已做到了縣縣通。如果不借債,貴州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做到這一點?中國有全球最好最高效的交通施工運營技術與能力,有龐大的資金積累,貴州把二者的潛力都發揮出來了。
當然,不排除某些地方的領導人,像獨山縣的爛尾工程案所揭示的,既缺乏責任心,又不講科學決策,一拍腦門就上馬一些既投資浩大又缺乏回報的項目,從而造成了重大損失的。獨山的案例,提醒我們的不是要不要借債發展,而是該如何借債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追趕與發展后,中國工業科技的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了,中國的資本積累也因為高儲蓄率等原因而非常雄厚。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一個較為落后的地方領導人具有較高的水平與豐富的產業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同時又能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即能借到錢,那么,就可以推動該地方實現跨越式發展。
9、本來,經濟在正常運轉,借債還債處于良性循環當中,現在突然卻要求大規模地“去杠桿”,立即償債,或者不許再借新債了,這樣一來,極有可能破壞了正常的經濟運轉,破壞了地方或企業的贏利能力,從而也就破壞了地方或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夸大了債務問題的危險,對正常的債務問題過分擔憂甚至形成了恐慌,進而強行采取去杠桿、禁止借債的應對措施,這非但無助于解決債務問題,反而會加重甚至惡化債務問題。
有的地方,本來地鐵項目已經開工了,可是,后來以這會增加地方債務為由,給下馬了;再后來,需要穩增長,又重新允許工程上馬了。如此波動,已經成為這幾年的常態。去杠桿、去債務——經濟下滑——加杠桿加債務以穩增長,這一循環已經出現多次了。
余永定教授強調,正確的去杠桿思路,應該是做大資產,做大分母,資產做大分母做大了,債務分子不變,或者,資產分母的增長比債務增長得快,這時候債務率杠桿率就下降了。反之,如果借口去杠桿而把重點變成了壓制資產分母的增長,那么負債即使沒有增加,杠桿率或負債率反倒上升了。去杠桿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了一個悖論。
10、2013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上,前財政部長項懷誠就曾對地方債務危機論進行了批駁:
“我個人覺得中國政府的債務還不是一個當務之急,不是說已經非常危險,我之所以這么說,第一,因為債務率本身不是特別高;第二,中國政府的債務基本上是內債,內債占到整個債務總量的95%-98%;第三,中國債務總體上看還沒有看到特別特別壞的、效率特別特別差的案例。”這么多年過去了,我覺得這番批駁依然是站得住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