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66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212(1213主題貼) |
登錄:3847 |
|
|
揭秘全球巨頭跨國公司在華盈利模式 |
揭秘全球巨頭在華盈利模式:
(一)瘋狂攫取中國政府政策紅利
在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以來,我就一直與全球500強企業中的100強打交道,這似乎成為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一種方式,或與他們聯合研究與設計產品、或引進他們的生產線和產品工藝、或與他們整體合作合資、或與他們高管共同研究在華盈利模型和管理架構、或與他們共同并購、或與進行你死我活的市場競爭.。。因此研究他們的盈利模型和管理架構,就成為我和華景咨詢的功課。隨著最近幾年來他們在華商業模式的逐漸成熟,一些共同特點漸漸凸顯。最近在本土企業家多事之秋之際,外商獨資企業更是壞事不斷。
瘋狂攫取中國政府政策紅利
全球巨頭企業,與其說是善于經營產品和市場,到不如說善于經營政府和政策;與其說是他們理解中國市場,到不如說是理解中國政策。憑借“規模大、品牌高、影響強、員工素質高、社會資源廣”的優勢,利用“中國政府急于招商引資、培養本地化有影響力的企業、產品質量好和管理規范企業群培養”的政策理念,抓住“土地優惠、稅收優惠、雙重計算海關量把GDP翻倍”的機會,為政府賺取GDP、為打工者提供工作機會,為自身賺取了消費額和更加優惠的投資環境,龐大的銷售額留給地方政府的“面子”但把微薄的稅收來“滿足”政府。
地方政府也賺足了“品牌效益”,比如蘇州位列GDP中國第五大城市,其發展模式就是如此,這也適應全球產業向中國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但是現實是什么呢?表面繁榮的地方經濟,沒有真正財力來滿足地方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生活,被迫實施“土地財政”,靠賣子孫生存繁衍和生產生活之本來發展眼前,等待金融危機和房地產調控措施真正實施以后,出現“地方財政破產”的地方債問題?明眼人一想會問“地方經濟高速發展,地方稅務財政為什么不能滿足呢”?原因就是外企的“政策紅利”吸干了地方財政。
也有人不同意的,分稅制把地方收入轉移到中央去了,但真正接觸過地方和中央兩級財政的人都知道,5%左右的地方稅務與地方政府開支及所作所為是能夠滿足的。更有甚者,出賣環境(對外資企業實施環境保護超國民待遇)、出賣靈魂(最近黑龍江某地甚至為侵華日軍樹碑立傳來招商引資)等方式,這都是政策紅利的變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