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ou1979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88分 |
注冊:2009-9-6 |
發表:16(16主題貼) |
登錄:9 |
|
|
[推薦]企業業績評估的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四) |
作者:陳方博士
導向先于評估
有時我們會找到一些非常好的關鍵業績指標,但卻沒有好的資料管理能力來支撐評估。導向先于評估原則建議盡量保留這些指標。管理者可以先把一些重要的管理傾向性表述在這些關鍵業績指標中,無須評估,這本身就是對預期業績的標示。雖然說沒有評估的指標缺少了點推動式的激勵,但它們的引導作用仍然不可忽視,況且中國人對于導向性一貫都不缺乏敏感。本土企業現在的管理問題不少是在于管理層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管理導向,或者說給的方法不夠巧妙,而評估本身倒未必是個關鍵。比如平衡計分卡給出的是一種建立業績導向的方法,它幾乎沒有談評估的問題;資質模型(Competency Model)更是明確描述出了企業所倡導的高業績行為(行為通常也納入了業績的范疇,并更多與職業發展而非薪資相關聯)。誠然,在評估上它們都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這并不妨礙它們把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注意力引向企業經營的關鍵領域和員工核心資質,由此形成的對業績的共同理解常常比評估要更有意義。
運用匹配性原則、優先性原則和導向先于評估原則可以比較理性地選擇適合企業的業績評估模式。比如,當企業評估基礎和評估能力較弱,評估目的定位為個人業績和個人激勵時,可以更多選擇針對個人投入產出以及個人資質的業績指標;在指標數量、復雜度、分解方式、分解程度等問題上都應當選用簡易的方案;整體的評估方案以突出業績導向性為主要目的。反之,當企業具有較好的評估基礎和能力的時候,應當逐漸轉向以組織業績為目的的評估;并在評估資料分析中更多關注資料所提示的管理問題,而非對局部業績的定性判斷;且可以采用業績與薪酬脫鉤的方式,實施更穩健的薪酬政策。
結語
回顧本文上篇提出的本土企業業績評估的幾類困境,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或者關于評估基礎、評估能力、或者是由于追求評估目的與評估基礎、能力不協調的評估模式而產生的尷尬境地。雖然一個策略性的思考框架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總有一些問題不能完全被解決,除非這些問題所產生的前提發生了變化。
在管理咨詢和管理變革過程中,我們既不應該把“實用”做為淺薄和投機取巧的代名詞,也不能滿口教義地強行推銷所謂先進方法。業績評估的策略思考框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當前問題的實質,由此減少一些盲目的變革,并且在變革中能夠提出更為科學而又切合實際的方案。(完)
歡迎共同探討,本文版權屬惠肯企業經營管理網(www.keeprun.net)陳方博士所有,如需轉載,請先取得作者授權并注明來源(陳方博士,惠肯企業經營管理網首席顧問,資深培訓師,聯系方式:18628067379 工作QQ:172565102 郵箱:tony920114@163.com)
http://www.keeprun.net惠肯培訓與管理咨詢網http://www.keeprun.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