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hjft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14分 |
注冊:2006-12-20 |
發表:4(3主題貼) |
登錄:1 |
|
|
價格似尺子失去準星 高價資源與低工資為何并存? |
央行本月14日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預測,水、電、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將加快推進,公用事業產品價格會陸續上調。這原本是央行提示通脹風險的一個論據,卻因觸動到除資源壟斷型企業之外所有人群的心頭大痛,再掀討論熱潮。
此類涉及國計民生的資源性產品的價格當然不會由央行說了算,央行只不過指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中國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或遲或早一定會上調。
至于理由,恐怕有比與市場化、國際接軌更現實、更急迫的部分在,只是不容易說出口罷了。
聲討資源價格上漲總是與數年不漲的工資進行對比,這一方面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即我國勞動力資源過剩而石油等資源類產品緊缺,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以擠壓勞動者的福利換取高速增長,本應由國內民眾分享的經濟增長紅利通過人為壓低的貨幣與產品等渠道流向了世界。
我們為什么不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為什么不用市場的尺子給人民幣標價呢?不是不為,而是不能。現實的情況決定了中國將在很長時間被鎖定在中低端制造業上。大量未經過任何培訓、沒有基本社會保障的勞動者成為企業主力,產權保護的不完善和在世界資源定價權上的失語使得加工制造業的升級換代步履維艱。更重要的是,過份依賴境外資源而忽視培育本土內生市場資源,甚至以壟斷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特權擠壓國內民企的生存空間,導致出口導向型的路徑依賴越來越嚴重。
隨著貿易順差急劇擴大,這一模式風險大增,越來越頻繁的貿易摩擦還在其次,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僅能維持生活資料再生產的多數底層勞動者無法培育出高素質的下一代,很有可能陷入壓低生產要素價格爭取生存權、為爭取生存權進一步壓低生產要素價格的惡性循環之中不能自拔。政府正在著力建立普遍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且加大對企業環境保護、職工勞動保障、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要求,是跳出這一循環所做的努力。
但努力到這一步是不夠的,讓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才是關鍵。在央行報告提示的三大價格上行風險中,忘記提醒民眾,引發通脹風險的最根本原因既不在于能源價格提高、也不在于企業成本上升,而在于被政府引為“干城”、獨享廉價資源的大企業沒有能夠創造出與此匹配的價值,沒有讓生產率同步提高。世行等機構總結東南亞與日本金融危機的教訓時,再三強調了這一點。
回過頭看看國企改制所支付的代價,三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成本在上萬億元,據估算,農業銀行一家的成本就達1萬億元。我們唯一的希望是這些銀行通過改制可以真正提高效率,否則所有這些沉沒成本將由民眾共同承擔。事實上,在國企改制的過程中,注入大量資金、劃撥地塊而無力回天的情況不在少數,但社會最終還得承擔關停并轉的巨額花費。為此支付的公共財政當然不會憑空而來,而要靠勞動者的稅收與低薪以及高價拍賣地塊等來填補。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整治的腐敗所耗費的巨額社會資金,行政低效所產生的隱性成本尚未計算在內。
一旦支柱性企業如資源壟斷企業、國有金融機構一旦發生普遍低效,其成本必定通過擴大貨幣發行、增加稅收、壓低社會保障水準等辦法轉嫁給全體納稅人。而在資源成為當今世界另一硬通貨的情況下,壟斷資源分配權進而提高資源價格也是常用手段。央企源源到海外上市,那是因為需要國際資金,主要倒不是為世界投資者作貢獻。
我們不得不用一把失去準星的尺子度量各種產品與生產要素的價格,我們不得不忍受因狂熱購買、企業低效而產生的資源價格的上漲。希望這一過渡期盡快結束,因為一個失去準星與分配不均的模式很難讓人長期忍受。
來源:解放網
|
[本貼被admin于2006/12/21 11:10:17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