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青年 |
|
等級:論壇游俠(一級) |
積分:218分 |
注冊:2005-1-21 |
發表:60(46主題貼) |
登錄:26 |
|
|
虛擬交易:網游經濟學 |
來源: 經濟觀察報/史文倜 黃锫堅
卡斯特諾瓦Edward Castronova現在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電信系副教授。不過,如果沒有EQ游戲EverQuest,中文譯作“無盡的任務”,沒有EQ衍生出來的虛擬交易,他恐怕永遠也得不到這個教職,也不會成為一個媒體明星、公共知識分子,在CNN和各種報紙雜志上露臉。
卡斯特諾瓦在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拿到經濟學博士后,到加州州立大學Fullerton學院研究福利和公共政策,這個學院連博士點都沒有。更慘的是,他還跟妻子兩地分居。屈尊于二流學校的弱勢專業,龜縮在荒涼的鄉下小寓所里,幾年間只發表了屈指可數的論文,作為一個曾經夢想著成為主流經濟學家的青年來說,卡斯特諾瓦到2001年已是38歲高齡了。
就在這位留著小胡子戴著小眼鏡的卡斯特諾瓦快被事業和生活折磨得變態的時候,他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每月交10美元,每天晚上玩數個小時,他開始在EQ里開荒。在這個游戲里,玩家在一個個任務(游戲里稱為Quest)中裝扮成中世紀武士、工匠、游醫等,與各種妖魔鬼怪生物爭斗;打贏了過關升級,和更多、更厲害的鬼怪爭斗。
除了做任務,卡斯特諾瓦也當商人賣東西。他注意到,EQ里的一些老玩家通過自己的“征戰”賺得了堆滿幾個城堡的巨額虛擬財富。到底是科班出身,他邊玩邊琢磨,發現了一個更明顯的經濟現象:有人跑到ebay網站上賣EQ金幣賣裝備,通過這種交易得到真實的美元。
卡斯特諾瓦通過計算當時ebay上拍賣成交的各種EQ金幣和裝備的價格,得出一個EQ白金幣(platinum)相當于一美分左右,比一塊日元或一塊意大利里拉都貴,按照當時EQ玩家們的普遍游戲經驗計算,一個玩家在一小時內能生產大約319個白金幣,這相當于3.42美元,高過大多數國家的每小時最低工資!
隨后,卡斯特諾瓦又把所有玩家在EQ中玩一年創造的財富綜合考慮,算出EverQuest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2266美元,相當于俄羅斯的水平,如果排名,位列世界第77位。這一系列觀察和研究,最后成了一篇論文,題目是《虛擬世界:網絡空間中市場和社會的第一手分析》,這篇論文發表在專業學術網站SSRN(社會科學電子出版)上。
這篇論文掀起了沖擊波。起初是玩家們蜂擁而至,在論壇和Blog上討論;接著是媒體頻頻關注。在SSRN上,該論文的下載量目前達到27000多次,在其發表三年后的今天,依然排在SSRN最佳論文的第三名,據說被他踩在腳底下的那些論文里有些出自諾貝爾得主之手。就像好萊塢電影的情節,卡斯特諾瓦一夜成名。虛擬交易也由他開始,成為一個學術概念。雖然主流經濟學至今仍然不接納他,但社會學界和媒體顯然接納了他。
除了卡斯特諾瓦,談及虛擬交易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先鋒實驗者迪貝爾Julian Dibbell。迪貝爾是《連線》Wired雜志的長期撰稿人,2002年就曾在《連線》上發表了“虛擬財產熱潮,或地球上財富排名第79位的國家并不存在”的文章。迪貝爾想,一個將虛擬物品售賣作為正常職業的人,到底能達到什么樣的收入狀況,年薪幾何?從2003年3月到2004年4月的一年時間里,迪貝爾沒有寫作,也沒有做其他的工作,他每天都在電腦前面,在游戲UO或ebay上尋找低價的虛擬財產,買下,然后再伺機高價賣出,直到他妻子把網線給拔了。
迪貝爾的blog每月更新幾次,比較規范地記錄自己的生意歷程和每月的市場情況統計,包括他自己的收支和賬目情況。一年多的UO販子生涯中,他一共掙了11356.70美元。經過一年的努力,已將月收入提高到3917美元。如果他繼續做下去,這個數字肯定還會有可觀的增長。按此估算,UO中一個普通商人的年收入是47000美元。
卡斯特諾瓦迅速向迪貝爾表示祝賀。按照行業收入統計數據,迪貝爾的年收入已超過美國的中學老師和博物館員、消防隊員的平均收入,如果他愿意繼續做下去,他有可能超過保險推銷員、程序員甚至經濟學家的平均收入水平。
卡斯特諾瓦說:“曾經有這樣的爭論:人們真的可以通過虛擬交易掙錢嗎?回答是:當然啦!但迪貝爾的實驗太棒了,以后再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就可以說得更多,而不只是簡單地點個頭。對于真正想研究虛擬交易的人來說,迪貝爾的實驗是個偉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