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抨擊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發布日期:2012/10/26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吉密歐
|
至少在公開場合,中國的領導人總是顯得意見一致。所以美國總統大選的辯論場面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也許顯得陌生,特別是當參與辯論的總統候選人正在談論中國問題時。以下是現任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及其競爭對手共和黨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在第三輪辯論交鋒中談到的外交政策熱點問題所引發的部分反響。
在最后一輪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結束后,受到嚴密管制的中國官方媒體發表了簡要介紹辯論雙方候選人觀點的圖片和新聞報道。這些中文報道以中國本國讀者為目標受眾,對于辯論雙方有關中國的評價、或者奧巴馬將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描述為“敵手”的說法幾乎未予關注。
但在面向海外讀者的英文報道中,對雙方候選人在對華問題上的強硬言論,中國官方媒體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進行了回擊。
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在一篇僅以英文發表的社論中指出,最新一輪美國大選辯論“已淪為對中國懷有敵意的人競相詆毀中國的名利場,但事實上這與中國幾乎毫無關系,而是與美國這一世界超級大國正在逐漸失去競爭力密切相關”。
這篇社論還嚴厲指責羅姆尼“以異常兇狠好斗的態度對待中國”,但文章同樣肯定了羅姆尼在此輪辯論中調低言辭激烈程度的舉動。
社論指出:“值得慶幸的是,這場競相指責中國的游戲似乎并未失控,因為這位曾通過與中國做生意獲利頗豐的億萬富翁明白,美中兩國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承受不起針鋒相對的關稅大戰以及最終爆發全面經濟大戰的后果。”
在第三輪大選辯論中,羅姆尼對中國的立場較此前的辯論似乎確實有所軟化,而在他之前,奧巴馬表示中國既是敵手也是國際社會中的潛在合作伙伴。
羅姆尼表示:“我們可以與中國結為合作伙伴。無論以何種方式、模式或形式,我們都沒有必要成為敵手。如果中國愿意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就可以與中國通力合作。”
新華社發表的另一篇言辭尖銳的社論文章以中美兩國的貿易聯系為重點,指出無論最終是誰當選美國總統,在就職以后都有必要緩和對中國的批評言論,以解決“美國對于中國無可避免的崛起不合時宜的僵化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