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VC和PE同質嚴重 LP要負責任
發布日期:2012/2/26
來源:ChinaVenture
作者:張達維
|
ChinaVenture北京時間2月26日上午消息,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在“第四屆全球PE北京論壇”上做主題演講,他認為我們國家VC和PE同質化現象非常突出,一方面是因為定位階段不清晰,急功近利的現象比較嚴重,另外LP長期來講不負責任,造成一個項目有五六個基金同時搶進去和擠進去,對于監督和管理適度的放松,就會實現失控。
他指出,在我們國家VC和PE同質化現象非常突出。這是在國際上不可思議的。“我們VC和PE,非常的同質化,出現VC、PE化和PE的早期切入化,VC和PE都去做Pre—IPO,其實國際上對這個問題認識是不認同。如果一個PE向前期化走,只要它快上市了只要撈一把的話,國際上對于這個階段磨合LP不跟進現象,也出現了PE基金的投資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堅決不統一投反對票的現象。但是在我們這里沒有看到這個現象,這是可怕的。”
此外,PE之間的業務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這也不是很好的現象,這對于LP長期來講不負責任。PE的機構還是對重組上市之前的業務趨之若鶩,走各種關系把這些業務搶掉。急功近利的現象使得PE同質化非常嚴重,因此就出現了后來出現很多PE。GP的做法也是一步一曲跟著走,造成了一個項目有五六個基金同時搶進去和擠進去,對于監督和管理適度的放松,就會實現失控,同質化現象和非富即貴的現象出現,使得PE業務同質化的現象很明顯。”
劉明康也指出,基金利益相關方短視行為比較普遍,公司治理亟待規范與加強。
談到VIE協議控制。劉明康稱,我們不去講今天開不開放的問題,許多領域里面,我們沒有走到這么成熟,但是至少你在體制機制上面得允許這件事情很好的做順,否則等于給大家設一個陷井在那兒,你往那邊走的話就是一個大問題。好在現在美國證監會和相關監管者統一用這個會計制度進行并表,這不是一個并表問題,背后還有很多標準不一致,很多管理上的問題和分歧,就會造成很多歧異,就會造成很多海外上市公司觸犯這樣那樣的問題,回過頭來一片的嘈雜聲,把這件事情掉到陷井里,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正面對待,加以解決。
以下為演講實錄:
主持人:下面有請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做主題演講,大家歡迎!
劉明康:各位早上好,謝謝大會的邀請,由于時間的關系,我節省一點,把前面計劃的前面10頁全部刪掉。
我從11頁開始講起,應當看到在中國活躍的VC和PE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產業投資的主力軍之一,目前我們全國已經有上千家的私募股權基金。他們已經完成的募集基金已經約過400億美元和2000億人民幣。而且我特別要指出的幾點:
第一,它的健康特點表現在以成長型為主,占募集資金的60%以上。
第二,無論是我們的VC還是PE,你看VC行業,分開再看PE行業,這兩個行業的覆蓋面都很廣,都比較寬,說明大家在這些行業的興趣,知識、技能、經驗、能力方面和自己的承諾都比較成熟。無論VC還是PE覆蓋行業都在20個以上,符合我們國家經濟面看好,各行各業都有亮點實際特點。
第三,退市也很正常,無論PE還是VC都講究事實的市場退出,讓LP資金實現了資金滾動發展。在VC和PE五扶持下有220多種首發上市,有480個VC和PE正常的資本退出,實現了良性的運轉,滾雪球式的支持了我們整個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
下面我想講一些問題,我們必須看到這些問題,同時對這些問題前瞻性深入的做一些分析,才能保持這個行業在我們初級階段的時候不要走歪路。
第一,在我們國家VC和PE同質化現象非常突出。這是在國際上不可思議的。一個企業的發展階段,它在初期的時候,它有一個死亡谷,經常死亡谷風險很大,失敗率達到20—80%以上。但是我們VC和PE,非常的同質化,出現VC、PE化和PE的早期切入化,VC和PE都去做Pre—IPO,其實國際上對這個問題認識是不認同。如果一個PE向前期化走,只要它快上市了只要撈一把的話,國際上對于這個階段磨合LP不跟進現象,也出現了PE基金的投資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堅決不統一投反對票的現象。但是在我們這里沒有看到這個現象,這是可怕的。
VC沒有自己在這個階段里面進行明確的定位,這里面當然有兩個深層次的問題,一是我們的VC前面階段的投資基金不成熟,不多,種子基金發育不成熟,不能造成和VC之間的分離。
第二,PE之間的業務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
這也不是很好的現象,這對于LP長期來講不負責任。PE的機構還是對重組上市之前的業務趨之若鶩,走各種關系把這些業務搶掉。急功近利的現象使得PE同質化非常嚴重,因此就出現了后來出現很多PE。GP的做法也是一步一曲跟著走,造成了一個項目有五六個基金同時搶進去和擠進去,對于監督和管理適度的放松,就會實現失控,同質化現象和非富即貴的現象出現,使得PE業務同質化的現象很明顯。我們PE做兼并收購過程中,中國做得太少,在兼并收購的本土只有兩只基金在做,全球將近2萬億美元的PE當中63%是投向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我的機能,我的能力就是你自己要有資本實力,你對這個行業你要有長期的承諾,不是我選投,然后重視退,中間最重要的GP四大責任,你把這四大責任扛起來了,像戴主席這樣的基金,LP就會跟進你,這就是我們講的選投最重要就是管,然后才是退,你要有對這個專業的專門技術、經驗、資源、長期承諾,這是讓大家能夠跟著你走的。
解決PE之間同質化的問題,呼喚著我們在這個市場中大膽在深化改革的問題上面往前走。為什么PE會同質化?
第三,基金利益相關方短視行為比較普遍,公司治理亟待規范與加強,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因為有利可圖,產生歷史性的倒退,倒退沒有出路的,將毀掉這個行業,也毀掉這個市場。
一方面,這種情況怎么造成的?客觀來講,因為真正我們國家GP的出現和風起云涌只是5年的時間,還不是10年時間,這5年當中大家發展很快,所以這個行業很年輕,而國外已經是50年的歷史,甚至更長的歷史,所以我們還不是太成熟,很多GP沒有充分的
另一方面,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我們GP努力把公司治理機構做得很好,使得LP更加放心。第一件事情,我們除了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以外,我們要注意強有力的顧問委員會和強有力的外部審計。中國的PE開始注意比較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但是對于設立一個高檔次的國際市場上能信服的顧問委員會不夠重視,舍不得花錢,也沒有讓它發揮很好的作用,外審一定要非常嚴厲。第二,作為GP來講按照季度報告投資的活動和相關估值相關的變化,一年一度的合伙人大賽,審計師的報告,顧問委員會的報告質量,有待提高,拿國際標準來講做得不夠,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我們LP的投資人,應當變得更加成熟一些,不要因為自己錢大財大求氣粗,在選投管退當中開始走到GP領域里面去插手插人以為這樣就放心了,其實未必。其實投、管是很專業的事情,不是憑一點經驗,有了錢找兩個市場的人就可以懂得這個行業,現在發現我們LP往GP當中插手插人管選投,管退,這種現象帶來的長期效果不好,反而會造成GP效率更低,因為他們它的決策量變得很煩瑣,使得質量適得其反,還會在某些領域造成灰色溫床,這是不好的。我覺得LP應當建立一道防火墻,尊重市場分配機構,就不要跟別人去分,就跟GP提出來2%也要跟你分,收益分配還應該按照20%、80%來遵循,這個東西放在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經驗。GP要重視LP兩個權利,LP要把自己的兩個權利使用好,第一,選擇權,再年輕,在選擇GP的時候要強調已有的業績,團隊,顧問委員會,報告的透明度,詳細程度,專業度以及治理結構,資金實力,你要有這種選擇,而且這種選擇千萬不要看它的宣傳,不要看它的報表,一定要進行面對面很大量的競爭調查,也要看市場上對它的反映。第二,知情權。有了這些約定,LP的投資人也應當變得成熟起來,不要走旁門邪道來干預GP的利益和工作。
大家講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各自做出努力,取得進步,才會形成合力和效率。
適當投資期限很重要。我看不明白你們PE和LP之間定的什么3+2,5+2能夠搞成功的利益,我只知道在金融機構里面戰略投資者如果認真做功課的話,不搞5年是出不了成果和出不了效益的。一個企業在中國的體制機制下面,要苦功也得有5—10年的時間才能把內部的流程,后面數據的真實性,數據真實性背后是IT的進步,IT背后是一個文化的問題,隊伍建設的問題,光是有兩個人坐在高管里和顧問委員會,管理委員會里面起什么作用,不是的,而是需要企業文化。進來的人跳槽很厲害,能把一個企業辦好,我不知道你們3+2,5+2怎么玩的,在中國7+2,7+3是需要的,我覺得一個適當的投資期對GP的責任和長期承諾和能力的表現也是對LP表現的體驗。
基金相關方短失行為出現在另外一個領域里面,中國出現的母基金了,母基金隨著錢多了以后,在中國必然更多一些,母基金里面我覺得更要講規矩,你放都放了,同時還要跟別人搶項目,要靠我投的基金,并且對這些基金進行跟蹤監護和了解。跟投只能在30%的范圍之內,并且是非常有局限性,不應該無度做這件事情,不能出現市場上我自己去做直投,你放都放了,還做直投,這個市場就被你搞亂了。
第四,
很簡單的facebook十年以前想不到創造如此巨大的財富,甚至可以帶動加州的房地產都能上升,因為拿到它的股權的人都會有幸福感指數的倍增,這種情況中國哪里沒有呢?我認為曹國偉先生也可以認識到新浪底下的微博也可以拿出去。這種需求在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這么大的人口所在的國家,這件事情誰能夠創造需求,誰能夠服務于它非常好。迄今為止的力度還是太小,這里面很重要的問題要深化改革。GP的服務遇到很大的問題,在國外是分開的是非常專業的基金。這個基金專門做對企業并購、重組、分裂。它對企業提出一個要求,相對控股的概念。在我們國家體制機制的原因,有那么多鋼鐵廠、造船廠、制藥廠,產業結構較調整,你說相對控股權都不放,叫什么改革?呼喚這種體制機制的改革,對今天在座的PE和VC將是巨大的能量釋放。我們應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而且在這個領域里面有度的引進一些歐美最好的投資基金合作。
第五,應當考慮一些改革的問題。
第一,國有股發展是十幾年以前的決定,由于稅收不上來,因此管它呢?只要國有企業一上市,咱們就抓它一把。到了今年國有股發展相關規定,我想應當與時俱進,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如果蛋糕做大了,國有企業的財富也就會增加,國家的財富和利潤和增加,是不是IPO的時候切一刀,就會造成做GP的人心有余悸,后面跟的LP是國營的到時候就麻煩了,到時候也會宰一刀,必須50%以上都是民營的才能來,就大大阻礙了資源的優化和配制。我們戴主席的錢,我們保險公司的錢都是很好的錢,為什么要給它貼上國有的標簽呢?我們做每個項目就有問題。
第二,VIE的問題,我們叫做協議控制。我們不去講今天開不開放的問題,許多領域里面,我們沒有走到這么成熟,但是至少你在體制機制上面得允許這件事情很好的做順,否則等于給大家設一個陷井在那兒,你往那邊走的話就是一個大問題。好在現在美國證監會和相關監管者統一用這個會計制度進行并表,這不是一個并表問題,背后還有很多標準不一致,很多管理上的問題和分歧,就會造成很多歧異,就會造成很多海外上市公司觸犯這樣那樣的問題,回過頭來一片的嘈雜聲,把這件事情掉到陷井里,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要正面對待,加以解決。
第三,相對控股權必須在國有企業當中放開。
第六,基金在銷售的環境上面
從銀行的渠道來講,我認為大家都很努力,但是不專業,不規范的現象比較多。這對于我們的基金的募集是不太后。
一、表現在銀行銷售批準和部署銷售環節時間太長,效率高一點兩三個月,效率慢一點需要半年到一年。
二、銀行和表現自己GP的積極性很大,這要十分審慎,我們作為銀行和保險公司,大家都在準備執行82、83的協議,保險公司正在準備執行清償協議2的標準,大家要清醒的認識到做資產負債表比較輕松的業務,你自己做LP和GP的話都會扣減你的資本充足,因為你是拿資本去投的,所以要十分的審慎。大家講我們不是這么回事,我通過我在香港的投資銀行回頭干這件事情,這也需要審慎,商業銀行的投行在哪些方面強勢的,哪些方面弱勢,我想大家都清楚。
三、我希望大家在銷售當中,不要像公募管理基金的做法,不要大規模的,應當做很專業化的道路,在專業領域里面,我們已經出現了市場上的公司,這些公司比如說諾亞公司在銷售當中也做出了自己的特點,有些信托公司做得也很不錯。像這種情況,我是覺得好的,是應當有一個競爭。一定要抓住機構客戶,一定要抓住出售的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出售某一種產品,否則你不按照機構投資者的口味做到可調性,不加強自己對市場專業研究的力量,簡單的賣一賣,推銷一下,只要弄出去就行了風險很大,而且對基金也是不負責任,對自己也是不負責任。
第七,銀行業、保險業、資本市場、VC、PE行業,以及往前發展的相對控股的并購的基金和往內端走得種子基金都應當有很好的合作,在不同的階段,根據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規律要提高配合的自覺性,只有大家團結起來,分工合作才能形成很好的局面。
你們仔細看一看中國的PE做的這些項目,他對項目的凈值調查和項目的選投管比我們銀行的凈值調查詳細的多,我們商業銀行做公司業務的時候,應當很好的把貸款資源適當科學分配,強調和VC和PE的合作,在不同的階段上面,你把握三個特點:一是把握優選;二是把握好時點;三是把握好比率。我們已經高興看到在上海幾家銀行出現了10—20%的投貸同產品,按比例的實時回收,當資金退出的時候它進去等等,像這樣的問題,我們應當做好。形成合理是好的,但是要管理好風險,管理好風險最重要對PE和VC來講有兩條,如果大家能掌握的話,特別根據中國當前實際情況,就講兩句話,第一,做PE一定不能虛擬化,一定要投實體經濟,文化事業大繁榮,不等于文化事業大躍進,不等于文化事業大泡沫,
我相信通過我們這次大會,
主持人:感謝劉主席精采演講,下面是15分鐘茶歇,15分鐘后將繼續接下來的環節,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