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私募兇相:小PE“風險敢死隊” 觸及法律底線
發布日期:2011/11/16
來源: 融資中國
|
小基金“風險敢死隊”
相對大型基金對LP的謹慎讓步,一些小基金則已成“敢死隊員”,不僅承諾固定收益,而且承諾給部分LP提前支付投資收益。
劉輝(化名)是湖北省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他向《融資中國》記者聊起:“我們當地不止一家基金這樣干,類似借貸融資。一般單筆的融資數額往往很小,有一兩百萬的,也有三五十萬的。保底的固定收益率大概維持在10%到15%之間。具體按月或季度返點。如此穩定的回報率,很容易就吸引了不少民間資本。”
值得關注的是,如此的融資模式已從2007年維持至今,且基金至今仍然在運營。背后原因在于:民間隱形富豪眾多,而且近幾年民間財富數量以30%的增速膨脹。整個民間資金池的放大,使這些基金還沒有崩盤——即使前面的LP退出,后面的新LP又及時補充接替。
“但是時間長了,窟窿會越來越大——所投資的項目尚不到退出時機,沒有現金回流,又得支付LP的本金和固定收益,只有現金凈流出。積累到某個時點,終會因為現金流跟不上,資金崩斷。”該人士說。
資金崩斷的必然性,源于保底的做法不符合VC、PE的資金性質,后者是長期投資的,前者每月返點則需要一定的流動性。而且,基金維持該融資成本運行的盈利要求很高。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每年返給LP們15%的固定收益,基金公司運營成本大概也要占到15%,那么,這個基金每年至少要產生30%收益才能繼續活下去,這還沒有利潤。30%應該是機構繼續運轉的安全線。但是股權基金前三年有30%的實際收益的可能性太小了,即便有,也是基金帳面資產,還沒有變現?!痹撊耸空f。
根據湯姆遜金融服務公司(Thomson Financial)Venture Xpert數據計算,23年(1985年到2007年)間風險投資(VC)、收購基金(Buyout),風險投資、收購基金和證券市場的年均收益率分別為19.9%、19.7%和13.8。杠桿收購天王KKR,截至2007年,其在30余年的歷程中,管理的基金實現的復合年均回報率為26.3%;2010年,KKR股權基金的投資回報率也僅33%。
近兩年,受益于整個行業的上升行情,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國的回報率十分可觀,達到100%的收益率并不在少數。如此一來,相比于30%的安全邊際,仍有70%的盈利空間。正是這樣的短期市場效應使一些基金管理人忘記了可能的痛苦和災難。
所以,一旦經濟增速放緩,行業利潤率下降,這類模式將面臨困境,陀螺無法繼續旋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