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巨資催熱PE投資 心急頻遇“熱豆腐”
發布日期:2010/8/11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回報率很高,但交易過程很尷尬。這或許是國內PE/VC行業當前的一大特征。
行業急功近利加劇競爭
“我們曾經打算收購國內一家小型藥廠,但對方很專業地按照30倍PE來給自己的股權股價做定價,最后我們放棄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是國內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高管,盡管他從事的并非PE/VC行業,但他的一席話卻道出了當前這個行業的普遍現象。
“由于現在國內從事股權收購的資金和公司很多,所以現在無論是報價,還是股權轉讓后的后續支持,企業家都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想法。”上述大型國有企業高管補充道。
滬上一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于今年股權轉讓時企業報價很高,今年以來他們雖然也看過幾個項目,但最終都沒有投進去。據他介紹,2008年的下半年,他們做收購價格也就3~5倍的PE,但現在起碼是10倍,甚至15倍。
北京一知名PE合伙人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市場其實還比較小,但短期涌進的資金又很多,收購時價格也就較一兩年前有所上升。他表示,現在抬價的,除股權轉讓方外,有時候同業競爭也會出現抬高價格。今年他們雖然做了項目,但數量和金額上都不多。“我們現在只敢做一些比較特殊的企業,要求是生產的產品需求大,有一定的技術壁壘。”該人士對記者說。
韜睿惠悅咨詢公司中國區投資咨詢部總經理冼懿敏對記者表示,根據她與客戶溝通后了解到的情況,當前國內一些接受投資的企業家們對PE/VC的角色越來越了解,對PE/VC能夠提供的附加值也要求得越來越具體。其實在PE/VC行業的投資策略非常多樣,但目前國內PE行業中急功近利的行為使競爭毫無必要地增加了。
冼懿敏認為,當前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熱和之前的科技股泡沫的產生與破滅很像。在PE投資中,一些管理人和投資項目必然會失敗,但整個過程對基本經濟的影響是積極的。它為成功運用科技改善人們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但總體而言,中國的PE/VC發展空間很大。她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有4200萬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的年銷售額在3000萬~3億元之間。自2006年來募集的近2680億元資產遠沒有造成可投項目的飽和。項目成本的增加是因為PE基金缺乏差異化,都集中在熱點項目熱點行業。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高PE值使得PE基金傾向于擬上市投資謀求短期收益,被投企業的自我估值高企。
北京大學PE總裁班
二季度新設基金募資回歸高點
收購價格被推高,表面上是企業主和PE行業內的競爭。但在這背后,則是資金大舉的涌入。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今年二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有45只基金完成募集,新增可投資于中國的資本量為191.63億美元,新設基金募集資本總量直沖歷史高點。
從新募基金的幣種方面來看,外幣基金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50.55億美元,繼續延續去年三季度以來的逐步增長的態勢,并在二季度以大比例超越人民幣基金,占據市場主導。
清科表示,二季度外幣基金大幅增加,主要是由黑石、賽富、紅杉等多家股權投資機構相繼公告募集完成了針對亞洲的較大規模外幣基金。一方面說明海外大型機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股權市場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另一方面,則證明了海外LP(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正在重新調整其全球資產配比比例,逐步加大對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力度。
但清科同時表示,在各類股權投資機構風風火火忙募資的同時,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基金管理團隊是否有能力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運作“突如其來”的龐大資本量?其中又暗藏著怎樣的巨大風險?這些都值得業內人士進一步冷靜的思考。
冼懿敏表示,實際上當前外幣基金的募集規模較之前有所上升,不只針對中國,還包括了亞太地區和其他新興市場。
境外資金涌向中國,可能與目前一些境內普通合伙人開始到海外募集資金有關。這一方面顯示了境外LP對投資中國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了境內募資存在一定難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