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為什么說中國經濟高增長率難以持續?
發布日期:2010/7/21
來源:華爾街日報
|
中國驕人的經濟增長率不太可能持久。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曾經以類似的高速保持如此長時間的增長。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說,中國此刻的增長不符合經濟規律,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規律有錯。數十年來,伊斯特利一直在跟蹤全球經濟發展狀況。
根據伊斯特利的統計,1985年至1995年這10年間,經濟增速排名前10%的國家,在下一個10年間仍能保持這一紀錄的機率僅為18%。上世紀90年代初,伊斯特利與時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為白宮經濟顧問的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一同開始了這項研究。
截至2007年的30年間,中國的年增長率超過8%。近五年,盡管其富裕的貿易伙伴陷入衰退,中國的增長率仍加速至10%左右。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說,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曾以中國的速度增長了30年。豪斯曼計算了1960年到2007年間世界主要經濟體的30年增長率。
在豪斯曼的排名中,博茨瓦納排名第二,到1991年為止的30年間,這個國家的年增長率約為8%。豪斯曼說,這是個特殊的例子,200萬人居住在鉆石礦旁。博茨瓦納近年的增長率低了很多。去年,由于全球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猛降,博茨瓦納的經濟萎縮了6%。
第三名是新加坡,在1991年之前的30年間,它的年增長率為6.9%。增速曾排名世界第一的日本在截至1990年的30年間,其年增長率為5.3%,在118個國家中排名第九。
美國增長最快的30年是1960年至1990年,年均增速為2.3%,在豪斯曼的排名中名列第55。
發展中國家經常經歷爆炸式增長階段,但極少能持續一代人以上的時間,且有時結局很差。在1990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經受了經濟虛弱的痛苦時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讓快速增長的韓國傷痕累累。
豪斯曼與哈佛大學的同事羅德瑞克(Dani Rodrik)和普里切特(Lant Prichett)一同調查了110個國家1975年至1992年的經濟增長情況,并發現了80個“加速增長”案例,即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至少連續八年在3.5%以上。
根據這些經濟學家的計算,在任意十年間,一個國家有25%的機率可經歷此類加速增長階段。其原因各不相同,例如貿易、財政或管理的改善等。但這種增長通常會在一個國家逐漸消失,然后又在另一個國家開始。
紐約大學的伊斯特利說,從1900年到2000年,世界各國的年人均增長率介于1%至3%之間。迄今為止,人均增長率較高的國家幾乎全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這種長期的較高增長讓這些國家變得富有。
他說,過分強調爆炸式經濟增長,就像過分看重一名手風很順的籃球運動員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