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樓繼偉解釋中投投資策略
發布日期:2009/11/9
來源:環球企業家
|
樓繼偉解釋中投投資策略: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大宗商品將是中投的重點投資方向
28日,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在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上做了主旨演講,在去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第一次對外界解釋了中投公司的投資策略。
樓繼偉表示,中投公司在成立之初制定的投資策略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是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了節奏上的調整,在去年金融危機惡化之后放慢了投資的節奏,采取了現金為主的策略,今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大宗商品將是中投的重點投資方向。
中投公司2007年9月份成立之后制訂了以金融產品組合投資為主、少量進行直接投資的投資策略。隨后進行了兩筆比較大的投資:2007年6月,30億美元購入美國黑石集團9.99%的無投票權普通股;2007年12月,50億美元購入美國摩根斯坦利公司發行的到期強制轉股債券。然而隨后的金融危機使其投資發生了大量浮虧,從而給中投引來巨大的輿論壓力。
2008年對機構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一年,特別是此前全球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五年上漲,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將基金更多的配置到股票、對沖基金、大宗商品的高風險產品,因此2008年危機以來機構投資者損失比較大,不少機構損失超過20%。中投在其中的表現已屬優秀,根據中投8月7日公布的年報,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投實現凈利潤231.3億美元,2008年中投公司全球組合(即境外投資)回報率為-2.1%,公司資本回報率為6.8%,按照權益法計算的公司資本回報率為11.7%。
根據公開信息,今年以來,中投累計進行了十幾筆投資,主要投資于能源、礦產領域。樓繼偉強調,中投仍然堅持以金融產品組合投資為主、少量進行直接投資的投資策略,這種投資策略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第一,中投公司境外投資資金約為1100億美元,規模較大,國外市場金融產品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強,通過金融產品投資資金配置效率最高,在機會來臨時可以迅速配置,一旦形勢變化,也可以及時的做出再平衡。如果是長期直接投資則無法做出及時調整。
第二,進行金融產品組合投資,中投雖然經驗不足,但是可以把資金委托給良好投資業績的管理人,做直接投資則無法進行委托。樓繼偉說,隨著中投經驗的增加,會逐漸的增加自營的比重。
第三,開展金融組合產品投資,投資于多個國家、行業和企業,有效的分散風險。
他同時表示,中投借助良好的中國概念,有機會也有資金優勢開展直接投資,取得超過市場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額回報,中投正在利用這一優勢。到目前為止,中投的直接投資,主要是財務投資,爭取獲得更高的匯報,不會干預目標公司正常的經營管理。
樓繼偉特別指出,危機之后,資產價格泡沫的破裂,股票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理性回歸,具有了長期投資的價值,特別是今年二季度以來,金融市場逐步趨穩,實體經濟下滑的速度放緩,市場信心開始回升。為了把握有利的投資時機,中投通過分散投資時點和資產類型控制整體風險基礎之上加快了投資進度和力度,其中也包括在公開市場產品的投資,另外在礦業、能源、房地產等行業的直接投資也做了一些。
樓繼偉直言,大宗商品是中投公司投資的重點,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大宗商品價格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中投公司不允許投資于人民幣結匯區,但是也要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大宗商品和中國經濟增長相關性比較大。所以,在大宗商品上中投應該有一定比例的投資。
另外,危機之前大宗商品價格處于高位,是最為明顯的泡沫資產,不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現在隨著資產價值的破裂,很多企業具有了長期投資的價值,恰恰2006年、2007年這類企業過渡擴張,2008年的危機給他們造成很大困難,使得中投有了機會。因此,中投們加大了大宗商品方面的投資力度。
中投同時也在投資能源、礦產以及房地產領域,同時把房地產作為通脹對沖的產品來看待。現在看,中投預期中長期通貨膨脹不可避免以及主要貨幣將貶值,投資大宗商品及房地產可以起到對沖作用,我們也正在投資于基礎設施。
樓繼偉表示,中投今年在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目前來看“回報還可以”,中投會密切觀察市場,出現不利情況時做出積極調整。“外面對我們的疑問很多,什么國家戰略,戰略就是長期的風險調整后的回報,就是賺錢,現在是機會,我不在乎拉回多少噸石油來,我在乎股票是不是值錢了。”
樓繼偉是清華的校友,并且是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這一雙重身份使得他接受了清華經管學院的邀請出席論壇并做演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