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熱錢涌入中國新路徑
發布日期:2009/10/2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陳植
|
熱錢涌入中國新路徑
項目融資、境外控股母公司通過美元擔保向境內子公司輸送“熱錢”,及企業剩余結匯額度等隱秘路徑成為熱錢融入的新途徑
【熱錢重新回流中國】 近期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9月份外匯占款增加4067.69億元,創造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金融人士紛紛指出,基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及國內經濟迅速復蘇,熱錢流入中國的趨勢短期仍不會改變。
然而,關于熱錢流入的路徑,始終“神秘隱晦”。數位熟悉熱錢流動路徑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隨著外管局對地下錢莊的嚴厲打擊,及前三季度貿易進出口金額同比雙雙下降,以往被熱錢視作主流路徑的貿易結匯與地下錢莊正在漸行漸難,項目融資、境外控股母公司通過美元擔保向境內子公司輸送“熱錢”,及企業剩余結匯額度等隱秘路徑,正被眾多熱錢所青睞。
9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明確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國際資本流動以及國際收支將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既要防止資金大量流出,也要防止資金集中流入。要完善跨境資金統計監測體系,進一步提高跨境資金流動以及國際收支統計監測和分析預警工作水平。
10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再次公布2008年三季度以來外匯管理和執法檢查中發現的110家外匯違法逃逸類企業信息。1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境內企業內部成員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明確境內外幣資金池業務運營方式。提出境內企業委托貸款不得結匯使用。
“對熱錢進出路徑的監管,永遠都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一位外管局人士告訴記者。
【“傳統模式” 漸行漸難】
關于熱錢金額測算方式,金融市場界始終存在爭議。目前比較常用的有兩種:一是將外管局編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內的“錯誤與遺漏”項目數據直接估算成熱錢;二是用外匯儲備增加量減去貿易順差再減去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得出熱錢數值。
據媒體報道,摩根士丹利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二季度難以解釋的資金流入規模約675億美元,渣打資深經濟學家王志浩估算二季度難以解釋的資金流入規模高達300億美元。
對于不同機構,不同人士所測算的不同熱錢數據,對熱錢業務有所了解的張軍(化名)透露,現在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熱錢已經進入中國,由于熱錢進入路徑已發生了變化,一些熱錢不再從貿易結匯(體現在貿易順差科目)與地下錢莊(體現在“錯誤與遺漏”科目)體現出來。同時,隨著外管局對地下錢莊的嚴歷打擊,及貿易進出口金額雙雙下降,以往被熱錢視作主流路徑的貿易結匯與地下錢莊,已經漸行漸難。
海關總署公布的1至9月進出口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值1557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0.9%。其中出口8466.5億美元,下降21.3%;進口7111.7億美元,下降20.4%。累計貿易順差1354.8億美元,減少26%。
“今年外貿額下降得挺多,通過貿易結匯流入國內的熱錢要比往年減少約30%。”他分析說,以往熱錢通過貿易結匯的路徑,大致分成預收貸款、延期付匯及其他貿易融資等方式,但隨著次貸危機爆發導致海外買家資金鏈同樣緊張,一旦預收貨款給付比例過高,或與訂單貿易金額有異常不統一,就很容易被懷疑有熱錢參與進來,其次延期付匯與貿易融資,隨著銀行風險控制力度提高,同樣難以“隨便”進入。
“2007年一筆金額上億美元的貿易結匯基本能帶進上千萬美元,但現在要如法炮制就困難很多了。”劉軍透露,當前熱錢從貿易結匯渠道進來,還得考慮成本問題——有些進口貿易科目的稅負挺高,而且中間商還要拿走1%~2%的傭金。“2007年股市有些熱錢愿意出10%的傭金提成,也要進來,因為投資股市房市很快就賺回來,但現在基本看不到類似極端現象。”
據一位熟悉地下錢莊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地下錢莊還是相當穩定的熱錢進出路徑。最快結匯時間有時只需2個小時,傭金則普遍提高至結匯金額1~2%。
“通常南方沿海地區地下錢莊還能做一些大額資金兌換,其離岸與境內每天往來金額有數十億元,基本是從香港渠道轉進來,也有部分內陸資金投資香港房市樓市,只要流入流出資金頭寸結算控制在一個保證雙向隨時兌付的資金流動體系里。”據上述人士介紹說,有些地下錢莊還會有自身特有的流動性風險控制體系,比如本外幣資本充足率最低在5%以上。但地下錢莊基本只做熟客,或圈內人引薦,否則再多的錢也沒人敢幫你兌換。
【神秘又危險的“創新”】
當主流的地下錢莊與貿易結匯方式漸行漸難時,一些熱錢開始尋找“另類”的流入方式。
據業內人士透露,9月外匯占款之所以增加4067.69億元,遠遠高于前8個月平均水準近1000億~2000億元。除了部分外匯占款資金通過海外投資合法路徑進行結匯流入實體經濟領域,也存在一部分看好人民幣升值及中國經濟迅速復蘇的熱錢以項目結匯、企業結匯額度及境內子公司靠境外母公司美元擔保“借債結匯”等方式進入中國從事各類金融投資活動。
所謂項目結匯,上述業內人士解釋為部分熱錢通過境內外商投資項目的部分結匯額度流入中國。通常這些“能讓熱錢借殼進入”的項目都落座在某些城市的國家級、省級或市級高新開發區,有一定自主結匯額度,或已在外管局備案報批,只要熱錢能在約定的結匯時間之前到賬,就能“安全”空降進來。例如一個投資額度在3000萬美元的外資直接投資項目,多半是工程開發或房產項目,其中可能有500萬美元會被用于吸引熱錢流入。
“這套模式的傭金不高。關鍵是海外資金到賬速度要快,錯過項目原本的結匯時間就沒辦法了。”但上述業內人士透露,熱錢通過項目結匯進來的額度不會太高,同時對熱錢方而言,資金流動的監管將相當麻煩。由于熱錢通過項目結匯,資金在結匯期是不大可能在自己能監管的賬戶進行轉移,某些熱錢會擔心資金流向的安全性問題;同時,如今也有某些殼公司在某些高新開發區商務中心設辦公室,報批虛假的外商投資項目,一旦被發現就前功盡棄,錢都拿不回來。
但對于個別運作“熱錢項目結匯”的開發商而言,還是有利可圖,通過將項目結匯熱錢作為項目自有資金,等待項目的銀行信貸款順利投放下來,到時再將該筆熱錢轉至海外資金方指定的境內賬戶。
“項目結匯路徑的變數會比較多,目前較常見的模式還是通過企業剩余結匯額度進來。”據張軍透露,一些外資或內資企業每年都會申請一定金額的結匯額度,一旦這些額度有剩余,便成為熱錢“鉆空子”的流入路徑。
“但是,走企業結匯額度的成本比較高,通常按美元賣出價結匯人民幣,還要加幾個點的傭金提成。目前真正想走這條路徑的熱錢挺多,但能夠走進來的金額還不算很高。”他透露,外管局正在加強熱錢通過企業結匯額度進入中國的監管。前不久他去外管局報批一筆貿易項目結匯時,偶然看到工作人員在核查一家國內大型公司資金往來賬本,后來聽說是從一家大型銀行調來的數據,即使有些企業想臨時修改外匯資金往來賬目,都來不及了。
但真正讓張軍感覺驚訝的,是一些熱錢開始鉆“銀行貸款”的空子。“他們往往通過不同形式讓境外母公司給境內子公司做美元擔保,后者再從境內銀行機構提取相應金額的人民幣貸款。”他表示,但這類操作模式相當隱蔽,對于境內子公司而言等于增加了“外債”,需要向相關部門報批。
“一般而言,境內境外兩家公司會有一些復雜的資金往來及業務合作協議,再通過美元擔保籌集人民幣貸款,不大會讓銀行金融機構與監管部門發現熱錢進來的意圖。”張軍透露,“但是,現在有些人開始觀望外管局出臺的新規,是否會對這個模式產生影響。”
張軍所說的新規,就是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境內企業內部成員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要求對由境外母公司控股的境內企業內部成員委托貸款資金不得結匯使用,不得用于質押人民幣貸款,若需結匯使用,境內企業應將來源于其資本金外匯賬戶或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委托貸款資金原路返回至其原劃出資金的資本金外匯賬戶、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后,再按相關規定辦理結匯。
“熱錢進入中國的路徑看上去相當多元化,但熱錢流入路徑事實上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無非就是把一個美元賬戶的錢如何能避開監管層,轉移到另一個人民幣賬戶里。關鍵問題就是賬戶資金轉移的隱蔽性。”一位曾接觸熱錢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這個圈子的水太深,存在著很多騙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