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方風雷:PE平均收益比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高很多
發布日期:2009/4/22
|
方風雷:PE平均收益比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高很多
有幾個數字我想先跟大家講一下。最近中國PE協會的籌備組跟全國產業基金咨詢組,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還有一些業界人士到國際上做了一個考察,有幾個基本結論。為什么中國要發展PE,講了幾個數字。第一,根據英國FSA的數據,98年到04年倫敦交易所新上市IPO的企業50%受PE的支持。2006年到2007年PE為英國企業提供的融資額超過了公開募股的IPO市場。第二,業績,據《倫敦金融時報》的調查,過去五年PE支持的上市公司業績遠遠超過其他的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8年PE參與的上市,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后續市場業績平均為24.5,沒有PE支持的這些上市公司16.3。第三,就業。PE支持的企業為英國提供了8%的就業機會,五年來就業成長率是9%,同時英國倫敦日報100指數的上市公司就業成長率就不到1%。第四,他們本身的收益很高,過去幾年PE的平均收益比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高很多。結論說了一句話,過去30年PE已經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選擇,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考察組的報告,送給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報告。
我就想說,這是半官方的機構和準官方的機構對推動中國PE發展過程當中的舉措。現在大家在討論PE熱,就是討論這個行業在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我覺得基本上是這么幾條:第一,高盛亞洲主席他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為什么需要PE》,他說,第一,PE是過濾器,PE因為機構投資者和一些成熟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結合在一起發現支持一些企業,這些企業培育好去上市。他們高盛研究部做的結論也很清楚,你要做上市的時候看一看有沒有這些機構投資者在里面,有PE支持的企業他們就比較容易,比較放心。所以他說,過濾器的作用很明顯。第二,公司變革的加速器。公司變革加速器,他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突出,就是企業重組、行業整合需要有一個推動。過去在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政府的力量或者一部分私營企業,或者是國營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加進一個新的因素,就是機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他比較容易跟亞洲式的企業像國營企業像家族式企業比較容易契合。戰略投資者也好,但是戰略投資者決策成效太慢。另外亞洲的企業領導人慢慢也明白了這些戰略投資者,其實這種“婚姻”也不是那么美滿。因為有人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其實結合的更好可能是金融的投資者,因為他們沒有股權上的糾纏,也沒有更多的麻煩,因為最多就是一個管理問題,在管理上大家容易配合。所以他覺得是一個加速器,對錯誤的資產決策、錯誤的資產配置能夠幫一幫。這是他長期觀察的兩個好處,對于中國來說。
第三,我想PE對于中國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我覺得有一個好處,中國資本市場為什么老提多層次資本市場,我覺得很有意思。你看現在中國的市場,我們后來出了公募的資本市場,商業銀行所謂市場和后來我們叫做資本市場的這個東西發展了很長時間。大家現在發現資本市場確實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大家現在想起來PE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補充呢?我想三個市場,三種力量發揮應該是互補,商業銀行它資金量大,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因為是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社會的疏忽也太多,基本上是國營企業體制,第二也不能提供股權性的貸款和股權性的投資,這跟國外的商業銀行完全不同。所以你看國內的商業銀行基本的收入結構還沒有什么大變化,就是增加了一些,大部分增加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費用。所以商業銀行這部分原因是隔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