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新能源領域將成為風投和私募基金的投資重點
發布日期:2009/4/22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朱國棟 宦璐
|
新能源領域將成為風投和私募基金的投資重點,未來10年投資金額將達數萬億
2009年1月以來,新能源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板塊之一,無論是二級市場還是VC、PE市場,都是如此。 以二級市場為例,2009年1月以來的A股較大幅度反彈中,新能源板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如安凱汽車、福田汽車),還是新能源相關企業(如德賽電池、西藏礦業),都名列A股漲幅榜前列。 而VC、PE投資市場中,新能源板塊也被看好。1月13日,新業太陽能逆勢在香港IPO成功;3月,正泰集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拿到了總金額達5000萬美元的私募融資。這些案例在世界金融危機還在惡化、資本市場極為低迷的今天十分難得。 事實上,這波新能源熱潮絕非空穴來風。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他就把涉及數千億美元的新能源投資作為挽救美國經濟的最重要籌碼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中國科學院2009年度工作會議上預言,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在世界金融危機中醞釀,而新能源將是這場革命的關鍵突破口。
【清華大學新能源投資與優化管理高級總裁班】 中國政府也高度關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3月19日和2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來到北京展覽館,參觀正在那里舉辦的2009年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在2009年“兩會”期間,新能源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的經濟領域之一。 嗅覺靈敏的投資者,無疑也注意到了這一切。 在新能源投資熱潮中,風電是目前發電成本最低的種類之一。據介紹,目前風電每度成本約為0.4-0.6元,并且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 “我們公司規劃建成4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風電項目就有100萬千瓦。”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建設投資公司總經理王永忠測算,按照目前風電建設1千瓦投資1萬元計算,這些項目的總投資將達400億元。 事實上,除了河北建設投資外,國內許多電力公司都已盯上了河北的風電資源。根據公開資料,僅河北張家口市的尚義縣一地,國電龍源、大唐國際等13家國內外大公司,已簽訂風電開發協議570萬千瓦,總投資達510億元。 江蘇也是我國東部地區風能資源十分豐富的省份,根據規劃,未來10多年,江蘇省僅鹽城市一地的風電投資將超過數百億元,最終投資金額將達2000億元。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市長李強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鹽城市可開發的風能資源為2000萬千瓦,其中在2020年前風電裝機容量將達數百萬千瓦。 根據《鹽城市中長期電力能源發展規劃》,鹽城市對該新能源開發的總體目標、推進時序、實施規模做了統籌安排,其中,風力發電規劃期末(2020年)建成風電裝機400萬千瓦(陸上160萬千瓦、海上240萬千瓦)。 新疆是中國風能最豐富、風電開發最早的省區之一,據介紹,如果新疆的風能得到充分開發,總投資就可超過1萬億元。根據公開資料,新疆風能資源總儲量為8.72億千瓦。被稱為9大風區的達坂城、阿拉山口、十三間房、小草湖、塔城老風口、額爾齊斯河谷、三塘湖—淖毛湖、哈密東南部和羅布泊風能資源豐富,儲量1.53億千瓦。新疆有建成數個1000萬千瓦以上的超級風電項目的潛力。目前距離烏魯木齊僅數十公里的達坂城等地,風電建設已全面鋪開。 除了風能外,太陽能和新能源汽車等也被列為新能源項目,在我國,水電和核能也被列為清潔能源。 盡管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還較高,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有望較大幅度降低.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等機構共同發布的《中國光伏發展報告》預計,如能得到穩定的政策支持,到203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300億千瓦時。 而要達到這項目標,投資金額至少將達數千億元。 科技部前副部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理事長馬頌德教授表示,“金融危機確實造成投資方面的信心指數在大幅減少,但是許多大的VC還是很看好新能源、節能環保行業,或者說這個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像其他方面這么大。中國也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但是對清潔技術、風能的技術并沒有減少,對風電技術增加了80%,風電投入整個2008年增加了將近一倍。” 馬頌德告訴記者,“節能減排已成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共識,大規模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和與發展新能源,已是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美國能源基金會與中國發改委的聯合預測,2005年到2020年,中國需要能源投資18萬億元,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需要投資7萬億元。“這些投資不可能全都是國家投入,里面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民間投入,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有經驗的VC。”馬頌德表示。 新能源將成PE、VC投資重點 美國NEA基金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投資了超過20家企業,投資總額超過5億美元。在“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投融資論壇”論壇上,該基金董事總經理蔣曉冬對本報記者表示,對PE、VC來說,新能源行業出現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蔣曉冬表示,作為投資者,投資新能源有兩個數據不可錯過。其中一個數據是,2002年到2007年,全球通過新能源或者與新能源相關產業新創造出來的價值,大概有5000億美元,而相關并購涉及1000多億美元。這對投資者來講是非常大的誘惑。特別是在2000年和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后,大家都在尋找下一個投資熱點;而另外一個數據是,在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大概有10個行業分類,在過去50年時間里,能源行業的凈收益率是在10個產業里面最高的,平均年回報率將近13%。 蔣曉冬認為,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從微觀層面來看,新能源投資將成為今后五年的重點,是有根據的。 “第一是奧巴馬新政,有很大的資源和公共政策的投入,投入的力度相當于過去8年來的總和。政府投入的力度已經在普通的投資者的心態上產生了影響,我們在美國投資的幾家企業,都融到了很多錢。 ”蔣曉冬認為。 “投資人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新能源和環保或者節能減排這個產業了。5年前在美國的投資,主要體現在對技術的追逐,但現在大家越來越從產業的角度來考慮,會關注在前端和后端,前端就是指市場的運作、渠道,后端是指原材料。現在心態越來越成熟。” “視野可以放得更寬,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值得非常投資的機會,比較清潔可持續能源的發展方式,這是一個長期的市場需求,而且能源相關的行業,成本結構是關鍵。技術發展了,成本就會下來。”蔣曉冬認為,最近10年里,新能源的成本越來越低,并且還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和火電、石油等傳統能源項目的價差會縮得越來越小。 成本是新能源發展前景關鍵 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能否得到大規模運用,甚至徹底代替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成本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以太陽能為例,太陽能利用被認為是解決世界能源危機的最根本之道,盡管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硅材料的價格大幅下跌,但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最低也只能做到每度電2元。 在“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投融資論壇”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介紹說,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很快。2002年起政府投資50億推廣大型的送電到鄉工程,在西部建設了近一千座光伏電站。不僅解決了一大批無電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用電,而且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拉動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史立山表示,在與國際同行的比拼中,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發展也是舉世矚目的,現在中國已經成了世界第一的光伏設備制造基地和生產大國。在世界太陽能硅材料短缺市場的推動下,我國多家企業突破了硅生產技術,為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有VC投資人表示,太陽能發電成本決定了太陽能運用程度,每度電2元已很不容易。如果可以降到1元,就可以在部分經濟發達、能源稀缺的國家和地區推廣,如果可以降到0.5元每度電,可以在有一定政府補貼和優惠政策下,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推廣。該投資人認為,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0.5元,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未來幾十年完全可以做到。 據報道,日本已計劃在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將光伏發電的成本分別降到相當于每度電1.5元、0.93元和0.47元人民幣的水平。“如果考慮到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等因素,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很可能可以低于日本,可能可以和火電成本持平甚至更低。”VC投資人唐新平表示。 和太陽能發電相比,風電發電成本更加接近火電,目前風電的發電成本為0.4元-0.6元,考慮到目前風電設備制造商的毛利較高,風電技術還有提高空間,風電的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有專家預測,未來10年里,風電成本降到0.3元完全有希望做到。但目前風電利用的關鍵還是許多風場在西部偏遠地區,輸送成本較高。 整條產業鏈都是投資機會 唐新平既是VC投資人,也是環保主義者。他表示,在未來30年內,石油和煤炭資源對人類的吸引力很可能會降低。“如果到2030年左右,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能降低到和火電一樣,加上電動汽車不可避免地成為汽車發展新趨勢,我們會發現,石油和煤炭的價值已大大降低。” 事實上,唐新平的設想未必會是空想,太陽能和風電的可開發量極為驚人。撒哈拉沙漠、中國青藏高原和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撒哈拉沙漠只要拿出1%的地區開發太陽能,就可以解決整個歐洲一年的能源問題。 唐新平認為,目前世界太陽能電站的總容量也不過幾百萬千瓦,這樣的規模已造就了中國數家太陽能企業實現了海外上市,市值最高時達數百億美元。如果太陽能電站達幾千萬千瓦甚至數億千瓦時,那么中國的太陽能相關產業的規模將有多大呢? 唐新平還表示,新能源的投資機會覆蓋了整條產業鏈。以風電為例,目前風電設備制造商包括上市公司金風科技、東汽等,還有尚未上市的華銳風電等。但目前VC投資人已把目光瞄準了風電設備的部件上,風電設備部件包括電機組、風輪葉片、塔架、增速齒輪箱、變頻器等,等風電設備制造發展到一定規模,這些部件的專業制造商都有上市機會。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產業規模世界領先外,中國在新能源技術領域也不落后。以太陽能薄膜電池為例,據正泰集團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其額定轉換效率可以達到9%,是目前世界上薄膜電池中轉換效率最高的。該公司的第一條30兆瓦薄膜生產線產能已達到65%,并計劃于2010年實現300兆瓦以上的產能,以后每年產能還將以至少50%的速度增長。 在風電設備制造領域,中國也不落后。由于中國許多地區氣候惡劣,對風電設備的要求很高,也倒逼中國制造企業加大技術投入,據了解,在部分風電設備制造技術中,中國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落后了100多年,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落后了至少5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于二戰之后,中國真正迎頭趕上也是在改革開放后。如果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真的即將來臨的話,我覺得這次我們中國人不會落后太多,有些領域甚至可能走在世界前面。”唐新平充滿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