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PE十年歷經三次浪潮 本土創投開始崛起
發布日期:2009/4/9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胡中彬
|
PE十年歷經三次浪潮 本土創投開始崛起
王守仁已經是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等創業板,他已經足足等了十年有余。在《創業板管理辦法》推出之時,他難掩心中激動,“做創投比養一個‘孩子’還難?!蓖跏厝矢锌f千。
確切地講,他已經與創投結緣16載。王守仁現任深圳創業同業公會秘書長。
從1993年開始,王守仁便開始與創投結緣,最初是在香港,1998年回到深圳,這個最早孕育中國本土創投的地方,恰遇深圳創新投資集團(下稱“深創投”)正在籌備組建,王守仁便參與深創投的籌建,負責研究、策劃及風險控制。一年后,深創投應運而生。
深創投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創投機構之一,而其首任總裁,則是證券界的另一位大腕——闞治東?!爱敃r就是因為創業板要推出了,就是奔這個去,才開始去做創投的?!标R治東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依然有些激動。
“大家都非常有激情?!蓖跏厝嗜绱嗽u價闞治東等一批最初的人。
2000年:夢想與激情
沒人有會否認,當時的創投人都是懷揣著夢想和激情的,而當時的一個背景是,1998年12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 “盡早研究設立創業板塊股票市場問題”,國務院要求證監會提出研究意見。這是中國創業板帶動的第一次創投熱潮。
是時,在深圳,一時間眾多創投機構遍地開花。王守仁回憶,在2000年深圳創投公會成立的當年,就有近50家創投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入會,而到2001年時,就已經有超過百家創投機構入會。
2000年,深圳市政府和深交所共同擬定了一份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候選名單,名單上大約有20余家備選公司,而這些公司一下子成為了搶手貨,上百家創投為這些“很快就能上市”的公司明爭暗奪,大打出手,它們把大筆資金,甚至全部身家投在那些看上去必然會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而深創投由于有政府背景,也參股了其中大部分公司。
然而,幸福時光并沒有持續很久,創業板的夢想剛剛開啟就遭遇到了嚴重的挑戰。成就了無數創業板神話的納斯達克指數急轉直下,數千家高科技公司退市,日本、韓國、歐洲等地的二板市場關閉,香港創業板的交投清淡。這讓還處于襁褓中的中國創投機構面臨著生死劫難,一些等待“沖板”的企業也出現了命運分化。
萬德萊就是一例。萬德萊實為深圳一家通訊企業,其無繩電話曾是家喻戶曉,同時也是深圳首批向證監會推薦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之一。然而,因為一心籌備上創業板,萬德萊不僅放棄了原有優勢主業的發展,盲目上馬一批高科技項目,還錯過了上主板的機會,最終出現資金斷裂,在中小企業板開板前幾個月凄涼而亡。
2002-2005年:煎熬期
“2002年到2004年那個時候VC的日子很難過,很多做創投的人改行?!睎|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回憶稱。
按照當時的法律,創投的注冊資本必須一次到位,創業板推出預期破滅,產生了大量閑置資金,當時還在深創投的陳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董事長總經理經常找到陳瑋談話,“你把錢放在銀行還不如我放在銀行”,讓陳瑋得想辦法多掙錢。
創業板出臺遙遙無期,缺少退出通道,深圳的許多創投在第一批錢燒出去后遲遲無法變現,一些小型創投公司或者倒閉,或者轉行到二級市場搏殺。
被考驗意志的、今天本土最優秀的創投機構達晨創投就是當年少有的堅持者之一。達晨創投在2000年成立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沖著創業板,甚至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專做創業板投資。創業板的難產曾逼得達晨創投一度需要在放棄與堅持中做出抉擇,最終董事長劉晝表態,“堅持下去,等待資本市場春暖花開?!?br> 到2004年,在深圳有經營活動的創投機構只剩下50家,管理資本總額不過100多億元。
創業板的延后,讓許多創投人士唏噓不已。王守仁的態度則是支持延后,他堅持認為,條件還并不成熟。為此,他曾開導其他人說:“我們創投是種樹的,不是種韭菜的,韭菜一年可以種幾次,但種樹就要有耐性?!?br> 盡管日子并不好過,但王守仁和創投公會還是堅持了下來。隨著2004年中小板的開設和2005年下半年開始的一波大牛市,終于讓他們喘了一口氣。股市的神話又讓深圳的創投開始活躍起來。
2007年:創投崛起
2007年前后,創投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許多做投行的、做證券投資的人開始紛紛轉向了更有吸引力的股權投資,業內更是笑稱,開個VC/PE就像開個川菜館一樣。根據王守仁的統計,截至2008年,僅在深圳創投公會登記的創投企業就有250多家,管理著600多億的資金。
錢和人都扎堆似地涌進來,以至于2007年年底時,一些投資機構的人士開始直言出現了泡沫。這時一個明顯的轉變是,本土創投開始崛起。
深創投絕對是當時的明星。深創投在2007年不僅投資了龍生茶葉、橡果國際、易居中國等知名案例,而且還實現了三諾電子、怡亞通、遠望谷、西部材料、科陸電子等眾多案例的上市并獲取了高額回報。
火爆的市場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創投神話,也讓創業板的熱潮再次被推高,管理層開始征求各界對創業板的意見,創業板再現啟動的跡象!
山東一位房地產老板2007年中轉行到了VC/PE行業,他很輕松地募集到了超過2億元的資金,并計劃能夠跟投8-10個項目,在那個估值最高的時候,其熱情也到了最高點,不到半年時間就把資金全部投完,所投項目幾乎全部是以超過10倍的市盈率投入,最高者達到了16倍。而到2008年底,當記者再次和其溝通時,他的身份又轉回到了房地產行業,沒能等到創業板,他沒有足夠的資本來等待。
管理層對創業板的“征求意見”整整花了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里,許多創投人都在引用“狼來了”的故事為別人講述等待的心酸。2009年4月,“狼”終于來了。
“這幾天電話都被打爆了。”盡管如此,這個等待了十個年頭的“孩子”讓王守仁難掩心中激動。幾經波折,懷胎十月,終于呱呱墜地一樣,十年的光榮和夢想,如今就要成為了現實。
與創業板幾經波折相應,幾經波折的闞治東依然對創投行業熱情不減2008年,闞治東再次投身到創投中,創立了深圳東方匯富創投管理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