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投資銀行緊盯政府引導項目
當前,4萬億投資 “大蛋糕”引發的熱潮,已經吸引了多家上市銀行發布公告稱將調整明年信貸結構。但實際上,商業銀行在面臨機遇時,并沒有改變一貫的謹慎態度。
“商業銀行不會第一個進入項目,大家都想搭順風船。”昨日,一股份制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最能引起商業銀行興趣的,是先期有中央財政、政策性銀行介入且投資回報良好的項目,商業銀行能做的是把“蛋糕”做大。
銀行“跟風”政府引導項目
在4萬億投資蛋糕出“爐”后,中行、工行、交行、光大、浦發、興業等銀行隨即公布了未來信貸結構的調整方向。其中,重點工程建設、節能減排、交通運輸、農業基建等領域,為商業銀行最為看重。
但在經濟景氣指數有所下降的時期,商業銀行態度依然謹慎。“即使這些項目的前景很好,銀行也不會主動跳進去”,上述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表示,只有政府層面確有“真金白銀”的引導,商業銀行才會跟風。
在商業銀行看來,一個總投資規模500億的項目,如果中央財政或者政策性銀行能夠先行投入200億左右,剩余的300億缺口,幾家商業銀行各出幾十個億就能解決問題。“明年銀團貸款會比較多,這樣可以體現競爭優勢,”另一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助理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同樣,對于地方性項目,如果沒有中央財政和政策性銀行的介入,地方政府的投資平臺——城市投資公司,也將成為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引導者”之一。“地方性項目可能對引導資金的投入比例要求會更高”,上述行長助理告訴記者,銀行還會判斷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地方財政收入規模以及穩定性,“像縣一級的項目 (吸引銀行信貸)就會有些困難”。
雖然地方政府不能擔保項目回報,但據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在投資地方性項目上,銀行肯定會要求當地政府的某些承諾——“一旦借款主體出現問題,財政首先保證銀行資金。”
政府或加大信貸干預
“具體項目還需要具體分析。”上述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表示,即便有地方政府主導的項目,項目的現金流、回報分析也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并不理想,實際上政府主導項目單純的財政投入比例已經有下降的趨勢,商業銀行介入地方性項目需要考慮的問題非常多。”
另一方面,當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通過加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心情迫切。光大證券行業分析師金麟認為,這可能加大對銀行信貸的干預,影響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控制。
“市長出面協調,銀行能不給面子嗎?”一銀行內部人士認可這種壓力一定會出現。他同時表示,畢竟銀行不可能生存于真空,“我們已經給一級分行一定的自主權,開始了前期的項目摸底”。
但在銀行方面看來,類似壓力不會太大,更不可能強行給銀行設置最低信貸增長底線,因為“經濟還沒有壞到那種程度”。一銀行內部人士更戲稱,“即使大型國有企業實在挺不過去,一般也不會賴賬,大不了政府主導重組。”
房產開發貸款尚無明顯改變
在“國十條”出臺以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市場對于商業銀行是否會改變緊縮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態度,已有頗多議論。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政策面對于房地產業行業調整政策主旨的描述,已經從“抑制房價過快增長”,轉變為“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不過,昨日多位接受采訪的銀行人士均稱,開發貸款目前還沒有明顯改變。公開數據顯示,由于今年以來銀行相繼收縮開發貸款,前三季度上海開發貸款增量為-28.8億元。
日前,中冶集團與國開行簽訂了100億房地產開發投資貸款授信,由于類似保障性住房還款來源是政府,項目的回報和資金安全都有保障,導致一些商業銀行也有意與中冶合作。
“但我認為保障性住房如果都采用新建的方式,可能會給開發商的存量房銷售造成壓力,沖擊其現金流,”興業銀行駐上海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表示。銀行方面也認為,如果政府更多采用收購的形式收集房源,可能會解決開發商現金流緊張的問題,銀行存量的開發貸款防范風險的壓力也會減輕。
“但即使收購,可能現在也不是最好的時機”,一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表示,畢竟目前房價還比較高,收購意味著更高的成本,“當然價格也是可以協商”。
專家觀點
左小蕾:政府帶動容易刺激經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刺激經濟無非就是幾個渠道,財政支出、發債、減稅,以及由此帶動的銀行貸款和民間資本投入。“這幾個方面都是需要結合起來考慮的,”既要考慮中國經濟的平衡增長,又要考慮政府財政承受力,還要考慮可以拉動多大民間投資。
左小蕾表示,從目前的架勢看,“(投入力度)肯定不止4萬億,特別是由政府投資所拉動的后續效應,投入將更大。僅以今年新增貸款為例,央行今年的新增貸款將超過4萬億。”
“國內對高增長是情有獨鐘。”左小蕾表示,“投資型方式刺激經濟,經濟還是蠻容易刺激起來的,銀根一開,項目一上,經濟馬上就上去了。現在是有點擔心,投資熱情很高,(又會因經濟過熱)馬上又要宏觀調控。”左小蕾建議,除了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之外,對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的關注,也是非常必要的。
截至昨日,國開行已經宣布將在今年底前新增貸款400億元。建設銀行表示,將在完成今年的年度信貸計劃基礎上,年底前再增加信貸投放300億至500億元。
龔方雄:銀行貸款和政府發債占大頭
摩根大通中國投資戰略研究主管兼首席經濟師龔方雄在昨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銀行貸款和政府發債融資是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資金的主要來源。
龔方雄表示,按照此前政府指導投資的融資管理估計,其中只有20%~30%由財政支出負擔,其余70%~80%將由銀行貸款和政府發債包辦。龔方雄表示,由銀行貸款和政府發債融資來負擔大部分的融資,對國內銀行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是有政府擔保,貸款質量高、風險低,銀行愿意借貸;二是中央政府發行國債,這將吸收銀行儲蓄,減少銀行存款利息支出;三是政府發債需要銀行提供證券托管服務,可為銀行開源。
龔方雄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國內政府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但中國完全有能力承擔這一巨額刺激方案。在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作用下,明年經濟增長率很有可能超過其此前預測的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