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戰略化解中國企業“苦笑曲線”
昨日,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副司長鄭昕在小企業名牌戰略推進論壇上透露,“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其中重點之一是鼓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為創立名牌營造良好環境。
一件皮大衣由中國出口的售價為80美元,而經中間商后的市場價為400美元;中國生產的運動鞋售價為20美元,一旦貼牌NIKE商標,價值120美元。在研發、制造、銷售依次排序的產業鏈中,制造環節僅占利潤的5%,而大多數中國企業還處于制造環節。中國名牌培育委員會主任艾豐將這種前后高中間低的利潤分布曲線,形容為中國企業的“苦笑曲線”。
如何通過名牌戰略將中國企業的“苦笑”變為微笑?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樂景彭透露,上海市已在進入“十一五”前夕啟動建設中小企業融資、誠信、信息服務平臺的二期工程。浙江省計劃在2020年前培育200個東部名牌,將現有的1300多家本省名牌數量提高到2000個。
鄭昕認為,形成品牌名牌的過程中,政府行為只是創造外部宏觀因素,最重要的內在動力取決于企業的實際操作。
** 北京大學“中國品牌領袖”(BMBA)高級研修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