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IDGVC:在美國據說僅僅是小丑 在華十年竟然也向PE轉型
發布日期:2008/9/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周明
|
IDGVC:在美國據說僅僅是小丑 在華十年竟然也向PE轉型
據消息人士透露,今年5月,中國創業投資界的“老革命”IDGVC Partners又募集完成了一只規模達6億美元的新基金,就在業界談論著IDGVC用2億美元在中國成就了十年VC投資的神話時,IDG似乎也在經歷這一場由VC向PE的轉型。
由VC到PE
從1993年到2005年,IDGVC(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用大概2億美元在中國創投市場耕耘,而從2005年到眼下,IDGVC掌握的資金量迅速增加到20多億美元。換句話說,短短3年時間,IDGVC Partners管理的基金總規模就翻了十倍。
IDGVC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IDGVC,原名美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中國(PTV-China),于1992年由國際數據集團(IDG)建立。
IDGVC的投資集中于國際互聯網、信息服務、軟件、通訊、網絡技術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翻看一下IDGVC投資的企業,可以發現有很多在中國已經成為行業的龍頭,甚至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包括搜狐、百度、攜程、騰訊、迅雷等。
從IDGVC的發展看,2005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它是一個純粹的VC,而之后,則越來越向PE發展。
1993年,IDG創始合伙人熊曉鴿代表IDG集團投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熊曉鴿擔任總經理;同年,他與廣東銀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術合資公司。1998年,代表IDG集團策劃與國家科技部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IDGVC旗下新基金的名稱為“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
2005年11月,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 I(中國成長基金I)完成募集任務,其總規模達3.1億美元。2007年5月,IDG-Accel開始募集第二只中國成長基金,到2007年6月底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 II募集完成時,IDG-Accel新基金的規模已達5.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5年開始,脫胎于IDG投資部門的IDGVC開始啟用新的品牌形象——IDGVC Partners。
牛市成老基金“煉獄”
近兩年來,國內創投市場風生水起,對于IDGVC這種老基金來說卻并不輕松。熊曉鴿認為,這兩年的股市經歷了牛市,使得新創投基金紛紛創設,這些新基金剛上來,為了做業績,就會去搶項目,就會給企業家更高的價格,這對老基金壓力很大,成為這些老基金的“煉獄”。
“做投資應該盯住項目的基本面,但新基金多了以后,就沒有時間去做太多的行業研究。”熊曉鴿擔心2006、2007年投資的速度太快、價格太高,可能會存在風險。另外,因為錢好賺,所以牛市很多人盯住Pre-IPO的項目,盯住PE,“現在國內、外市場遇到低潮的情況,可能做VC會比較好一些”。
另外,在創投設立的熱潮期,老基金碰到了新問題。熊曉鴿坦言,一方面,以前IDGVC的投資方就IDG一家,所以與IDG之間的溝通很方便,溝通成本很低,但隨著兩個成長基金的募集,投資人增加到四十幾個,如何溝通是個問題;另一方面,新的基金公司出現也帶來一些挑戰,“可能我們花了很大工夫做的項目被人家搶去了”。
“面對問題,投資人要保持一個理性的心態,要保持對市場、產品、服務、團隊的理性判斷,堅持長期回報心理,不要看著二級市場眼色行事。”熊曉鴿如是說。
對于現在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熊曉鴿認為,互聯網對于創投一直是很好的機會,再加上中國是互聯網民最多的國家,另外,中國制造業和傳統行業也存在一些機會,“對手機這樣的通信工具加以改變和轉型也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
|